第40章 怎么感觉跟真的一样?-《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决定拍摄《流浪地球》后,筹备工作,自然是紧锣密鼓地展开。

    制片人付一舟忙得脚不沾地。

    各方资源,都要他进行协调,没办法,谁让他碰上一个大爷。

    ‘吴导’什么都好,就是太不爱管闲事了。

    除了拍摄,场外事务基本不管。

    很任性。

    但,人家有任性的资格,他没有啊。

    就像《流浪地球》的摄影棚搭建,中影那边免费出场地,专门盖摄影棚。

    很够意思。

    不过,有那么一句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上面同意,那是上面的事,真正执行的还是中影基地的人。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吃吃喝喝,人情往来,那是少不了的。

    项目开工之前,付一舟几乎天天泡在酒坛子里。

    会所就是他上班的地方。

    洗脚房成了他临时的家。

    付一舟很难受啊!

    玛德。

    山珍海味天天吃,那也腻味啊。

    付一舟忙着摄影棚的搭建、筹备,李杰也没闲着。

    确认立项后,他立刻开始召集团队。

    电影虽然是导演的艺术,但拍电影不是导演一个人就行,导演组、摄像组、美术组、道具组、特效组、制片组、灯光组等等。

    就《流浪地球》的投资规模,剧组成员零零总总需要小几百号人。

    当然。

    前期筹备工作不需要全部召集。

    只需要把每个组的头头,以及副手成员名单确定就行。

    “赵老师,杜老师,欢迎。”

    看到两位摄影师连袂而来,李杰笑着招呼道。

    他口中的赵老师是赵晓丁。

    国内知名摄影师,老谋子御用,曾是《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摄影师。

    而杜可风,同样是大有来头。

    《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花样年华》、《英雄》、《海洋天堂》等等,都是他拍的。

    如果硬算,他和王佳卫的合作次数最多。

    这一次,也是继《英雄》之后,杜可风和赵晓丁二度合作。

    李杰选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多么擅长科幻题材。

    而是看重他们擅长大场面调度。

    之前《空间折迭》、《申海堡垒》的拍摄,大场面并不多,孙明、邵丹几位摄影师,缺乏大场面的调度经验。

    他们的特效拍摄经验+杜、赵两人的大场面调度。

    一个字形容。

    稳!

    不多时,美术组的叶锦添、种田阳平、张叔平,道具组的王伟轩、斯科特、徐建、肖晶,特效组的保罗、克里斯托福、谢宁等人悉数到场。

    四十多人的会议室被坐的满满当当。

    这次的后期人员,依旧是多国兵团。

    像保罗,他是澳洲特效公司Fuel VFX的特效总监,克里斯托福和谢宁则是国内特效公司baseFX的创始人。

    这家公司从06年开始,便扎根国内,前年,他们刚刚凭借《血战太平洋》的特效制作赢下了艾美奖。

    算是国内比较顶尖的特效公司。

    放眼亚洲,都不算差,但距离国际一线水平,那还有一点差距。

    这差距不是体现在硬件,而是软件。

    国内相关的储备人才太少,跟高校合作的科研课题、项目,更是少之又少。

    片刻后,李杰站到投影幕前,目光环视一圈,而后清了清嗓子。

    “各位老师,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就是开了一个碰头会。”

    “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下项目的近况,以及要求。”

    说着,李杰按动手中的遥控器。

    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台巨大的,充满工业美感的行星发动机。

    “这是我设计的行星发动机概念图。”

    “开拍之前,需要在棚内搭建一座一比一的原型。”

    旋即,李杰开始放出各种剖面图、设计稿、以及一系列的参数。

    听着他的讲解,执行导演郭凡忍不住暗自嘀咕。

    这设计的也太详细了吧?

    感觉跟真的一样。

    如果李杰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只会微微一笑。

    真?

    能不真吗?

    他可是在《流浪地球》世界里生活过的,如果他真放开膀子,别说概念图。

    就是正儿八经的造一台出来都行。

    但。

    造出这玩意的工业前置太多,单单材料学就能把人折磨的欲仙欲死。

    没那个必要。

    李杰始终记得自己的人设。

    他只是一个导演。

    顶多是技能比较多,想象力比较丰富,执行力比较强,精力比较旺盛的那种导演。

    超模归超模,还在地球人的框架之内。

    稍后。
    第(1/3)页